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如何與不同管理思維的人一起工作?

如果每個人都用與你相同的管理思維,在工作中的生活會容易許多,不是嗎?不見得要這樣。在領導管理中你無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具挑戰性的緊張狀態,然而,你應該認知,和一些與你採取不同方式工作的人,通常可以產生創新與創意。 
以下是幾個與不同管理思維的人一起工作的方法: 
  1. 撥開洋蔥。表面上,你和同事可能沒有太多有共識之處。但是,如果你深入看看,你們之間可能有共通的價值觀或是共同的目標。因此,關注在你們有之間的共識,而不要計較你們之間的差異。
  2. 管理你的期望。認知你和同事之間確實存在不同的期望以及不同的達成目標的做法。你應該與他以開放的態度坦誠的溝通,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3. 推動創新。差異觀點的真正價值在與創造更豐富的產品。你應該抓住彼此的關係,一起合作來找到創新,建立更大的價值。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關於互聯網+傳統產業的9個觀點

作者:游五洋 研究院資深專家


互聯網+”的內涵即為傳統產業利用互聯網轉型升級。但是,為什麼要轉?轉型的方向是什麼?到底如何轉?而最核心的問題是:同樣是傳統產業轉型,有互聯網和沒有互聯網有什麼不同?阿里研究院基於最新商業實踐觀察和互聯網經濟研究,提出以下一些觀點與業界朋友商榷。

1、轉型的關鍵是實現價值流的快速流動

流動性是理解整個商業世界秘密的一把鑰匙,價值流Value Stream)能夠快速流動是商業的本質。價值流,指某個具體產品或服務從原材料到最終遞交客戶的所有環節和過程。價值流理論既適用於實物商品也可用於服務提供的分析。以服裝為例,價值流包括從棉花種植、棉花流通、紡紗織布、面輔料流通、打版設計、裁剪、縫製、分銷零售,直到客戶購買的全流程。同樣對於服務類的Uber,其價值流則是從司機接單開始,駕車到目的地,接到乘客按照行駛路線到達最終目的地,結束計費的全過程。互聯網經濟也遵循價值流分析方法。譬如,電商平台的價值流是指從流量到成交的全部過程。
可悲的是,對幾乎所有的行業,在價值創造的全過程,90%以上的環節和時間都是不創造價值的。比如,原材料堆積在庫房,生產線上等待加工的半成品,成品從一個倉庫搬移到另外一個倉庫,倉庫裡面為促銷而準備的大批商品,電商平台複雜的購物路徑等等。如果企業能夠通過有效的價值流管理,讓價值更快速的傳遞,經營業績就卓越,反而則糟糕。從這個角度說,流動性就是賺錢的速率。流動性就是賺錢的速率,可以直觀地反映為企業的庫存周轉率、資金周轉率等指標。Zara每件衣服的平均價格只有LV1/5,但是前者的稅前利潤率比後者還要高,這得益於Zara每年12次的庫存周轉率,而LV只有不到2次。國內內衣品牌都市麗人,做到78天的庫存周轉(同行業約為200天),就可以做到在服裝業整體低迷情況下,逆勢增長。所有企業都夢想追求高毛利,但是真正企及卻需要很深的積累,而高周轉卻是轉變觀念的事情。套用一句股市的行話:高毛利率+高周轉是按兩下,而低毛利率+低周轉率則是雙殺。在高周轉的條件下,如果企業能做到高於行業平均的溢價當然是錦上添花。

工業經濟時代,福特從煉鋼到整車下線只需要120個小時,而同期的歐洲車廠需要300個小時。IT時代, Zara從商品設計到上市不到2周。戴爾公司從客戶打電話到電腦裝上車只需要36個小時。價值流的快速流動幫助這些公司攀登上同行業的頂峰。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些公司怎麼做到?價值流可以劃分為資訊流、物料流和資金流三種形式。其中,資訊(資料)流扮演關鍵作用,資訊流牽動物料流,進而帶動資金流。在管理資訊方面,福特用人工來傳遞資訊,豐田用看板的方式,戴爾和Zara則通過巨額投資SAP系統來實現。可以想像在互聯網時代,資料有可能在全鏈條低成本地打通,這勢必加速價值流更快的流動、變現,一大批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2、而價值流的起點,是客戶定義價值而非企業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台灣互聯網產業正如何變革?

騰訊科技 梁辰2015-06-05

40歲的羅瑞波是台北市一名出租司機,他的手機仍是諾基亞功能機。他告訴騰訊科技,他與互聯網無關。方向盤左側是一台略顯古老的呼叫設備,提醒他有使用者叫車的需求。他說每個月要給車隊1500元新台幣才能夠使用。他雖然知道Uber,但是認為叫車軟體沒有市場。

24歲的曾家豪是台北市某銀行的職員,他的手機上有大量的社交軟體,最常用的是FacebookLine,但也安裝了一些大陸互聯網公司的應用。他裝有幾款遊戲,但是卻沒有視頻應用。他說,用Youtube就夠了。

他們代表了台灣兩個世代的用戶對於互聯網的認知。台灣人口少而且地理空間小,決定了互聯網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優勢難以體現;在騰訊科技對話的台灣民眾中,從眾心態讓他們習慣集中使用某款應用,因為外來平台產品的強勢,使得當地難以產生相匹及的互聯網產品。

然而,一些跡象顯示,台灣互聯網本土產業卻正在長出萌芽。大批從電子產業出走的年輕人,正在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市場的熱點建立小型公司或者團隊,而電商、O2O、遊戲這些領域成為創業的熱門選擇。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往往很奇特,且勇於嘗試。

不過,台灣加速器AppWorks創始人兼合夥人林之晨告訴記者,台灣互聯網行業仍然以反叛軍邊緣人的形象出現在產業裡,主流的行業還是電子行業。

在這背後,台灣互聯網產業正在經歷怎樣的變革?

激發出你的下一個大突破


商業領袖也可以向設計師學習解決問題與產生創意的形式

以下是設計師發現創意的一些方法:
  1. 問問題。不要只問表面上明顯的問題,而不要害怕去挖掘一些可以深入了解的客戶需求,例如客戶所期待的觸動感覺。
  2. 予以關切關切不代表你要提供給客戶最佳的服務去了解你的客戶感受將自己放置在你預備去服務的角度思考
  3. 連接起來找到一種形式將你的概念、客戶員工與產品都結合起來許多偉大的產品就產生在能夠將現成的不同創意鏈接起來
  4. 承諾支持。讓你的創意能夠盡快實現。支持去建立一個原型,讓它能夠盡快進入測試。這是你唯一能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有機會的方法。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麥肯錫:中國創新能力的真實水準

本文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對全球創新的影響》,作者系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主任。

近來,中國傳遞出的很多資訊令人困惑。這個幫助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的經濟增長發電機快沒能量了嗎?中國的經濟增長機制不管用了嗎?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正處在從出口帶動的快節奏經濟增長,向消費帶動的穩健經濟增長轉型的過程中。成功的發展中國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然而,外界不必擔憂,從今年起的十年內,這個轉變就像成長的煩惱

我們這樣認為的原因之一,緣於我們最近完成的一項關於中國創新能力的調查。我們想基於事實基礎來判斷,中國是否仍然是被廣泛認為的創新海綿,即擅長吸收和改造其他國家的技術,或者說我們想看看中國是否有自主創新的能力。

我們的研究結果令人吃驚。中國的創新能力遠勝於世界對它的估計,甚至在一些領域,它的創新能力已經達到了引領全球的水準。

證據?為了瞭解創新在中國是如何進化的,我們計算了創新帶來的影響——關於產品、服務、流程和商業模型的新想法,在商業化或者被執行以後,是如何在市場中成功的。

為了計算這一方面,我們搭建了關於創新的模型。每一個模型——共四種模型,都是一種創新途徑。在聚焦顧客的創新模型裡,解決顧客的問題是關鍵;在效率驅動的工業模型裡,創新旨在改善生產或服務配送的流程。

我們分析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2萬家上市公司,它們分屬31個行業,占全球GDP30%,我們還研究了中國公司在哪些方面的收入高於它們占全球收入的GDP份額——中國占全球GDP12%